释名

子名枳实,枳壳。枳实,枳壳一物也。

气味

枳实:苦,寒,无毒。枳壳:苦,酸,微寒,无毒。

主治

破结实,消胀满,安胃气,止溏泄。

...

李时珍(明)


释名

白桵仁、棫仁。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多种眼疾(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用蕤仁(去皮,压去油)二两、脑子二钱半,一起研匀,加生蜜六钱,收存点眼。此方名“零星雪膏”。又方:用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先以的在味煎取浓汁,次下蕤仁作成膏,每日点眼。眼方名“百点膏”。

目翳。用蕤仁(去油)五分、盐一分、猪胰子五钱,共捣如泥,收存点眼,能取下翳膜。又方:用蕤仁(去油)一两,加白蓬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存,去翳甚效。这两个方子,都称为“拔云膏”。

...

李时珍(明)


释名

黄蘖。根名檀(俗作黄柏)。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男女诸虚(如小便淋漓,遗精白浊等症)。用黄蘖(去皮,切细)二斤、熟糯米一升,在童便中九浸九晒,再蒸过晒干,研为末,加酒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温酒送下。

痔漏下血。用黄蘖皮(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三份分别用酒、醋、童便各浸七天,洗、晒后焙干;另一份生炒成黑色。四份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久服可以除根。此方名“蘖皮丸”。

赤白浊。用黄蘖皮(刮净)一斤,分作四份,分别在酒、蜜、人乳、淘糯米水中浸透,炙干,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百补丸”。

下血数升。用黄蘖一两,去皮,以鸡蛋白涂炙为末,加水调成丸子,如绿豆豆大。每服七丸,温水送下。此方甸“金虎丸”。

小儿热泻。用黄蘖削皮,焙为末,加米汤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送下。

赤白浊及构泄精肖。用黄蘖(炒)、真蛤粉各一斤,共研为末,每服一百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再加知母(炒)、牡蛎粉(煅)、山药(炒)等分为末,调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八十丸,盐汤送下。

积热梦遗(心神恍惚,膈中有热)。用黄蘖末一两、片脑一钱,加炼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麦门冬汤送上。

消渴,食多,尿多。用黄蘖一斤,加水一升,煮开几次,渴即饮用。如此数日,可见效果。

热极呕血。用黄蘖蜜涂炙干,研为末,麦门冬汤调服二钱。

眼目昏暗。每天清晨含黄蘖一片,吐唾液洗眼,坚持,不停,保无目疾。

口舌生疮。用黄蘖放口内含噙。又方:蜜渍黄蘖,取滇汁含噙,吐涎。又方:蜜炙黄蘖、青黛各一分,研为末,加生龙脑少许,敷患处。又方:用黄蘖、细辛、等分为末;或黄蘖、干姜,等分为末,敷患处。

鼻中生疮。用黄蘖、槟榔,共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唇疮痛痒。用黄蘖研末,调蔷薇根汁涂搽。

鬈毛毒疮(生头中,初时如葡萄,极痛)。用黄蘖一两,乳香二钱半,共研为末,另以槐花煎水,调末成饼,贴疮上。

乳痈初起。用黄蘖末和鸡蛋白涂搽,药干即换。

痈疽肿毒。用黄蘖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出疮头,频频以淘米水润湿。

小儿脓疮,遍身不干。用黄蘖末加枯矾少许,敷搽即愈。

男子阴疮。用黄蘖、黄芩等分,煎汤洗患处,洗后用黄蘖、黄连研末敷搽。

臁疮。用黄蘖末一两、轻粉三钱,调猪胆汁涂搽。单用蜜炙黄蘖研末敷搽。

冻疮裂痛。用乳汁调黄蘖末涂搽。

...

李时珍(明)


释名

香者名椿,臭者名樗。山樗名栲、虎目树、大眼桐。

气味

(白皮及根皮)苦、温、无毒。

主治

小儿疳疾。用椿白皮晒干,取二两研末,另以粟米淘净,研成浓汁,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十岁小儿可服三、四丸,米汤送下。其他年龄的小儿酌量加减。另外,还以丸纳竹筒中,吹入鼻内。

休息痢(日夜泻痢,腥臭不可近,脐腹疼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丁香三十个,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椿根白皮,水漂三日,去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以粳米饭调药成丸。每服一钱二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秋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两,捣碎,筛过,以好面调皂角了孤小团,加水煮熟。每日空心十枚。不须禁忌,有特效。

赤白简。用香椿洗过,刮取皮,晒干为末,水送服一钱,立效。

长年屙血。用樗根二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再加半碗酒服下。或作丸服亦可。

白带。用椿根白皮、滑石,等分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不送下,又方;椿根白皮一两半,干姜(炒黑)、白芍药(炒黑)、黄蘖(炒黑)各二钱,共研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白浊。治方同上。

附方

凤眼草,即樗的果实,亦治肠风泻血等症;烧灰洗头,有明目的作用。

...

李时珍(明)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小儿虫病。用干漆(捣碎,烧烟尽)、白芜荑,等分为末,每服二分至一钱,米汤送下。

妇女血气痛。用湿漆一两,熬一顿饭时间,加入干漆末一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丸,温酒送下。怕漆人不可服。

男子疝气或小肠气痛。治方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妇女经闭或腹内症瘕。用干漆一两(打碎,炒烟尽)、牛膝末一两、生地黄汁一升,共在慢火上熬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渐增至三、五丸,酒或汤送下。又方:用当归四钱、干漆三钱(炒烟尽),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干漆一斤(烧研)、生地黄二十斤(取汁),两药合煎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酒送下。

产后青肿疼痛。用干漆、大麦芽,等分为末,分别相间铺入瓦罐中,封紧,煅红,冷后再研散。每服一、二钱,热酒送下。产后各种疾病,都可以用此方。

五劳七伤。用干漆、柏子仁、山茱萸、酸枣仁,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喉痹。用干漆烧烟。以筒吸烟入喉。

...

李时珍(明)


释名

气味

(子)甘、平、无毒。

主治

小儿口疮。用梧桐子和鸡蛋烧存性,研为末,敷搽患处。

...

李时珍(明)


释名

刺桐。

气味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腰膝痛。用海桐皮二两,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五钱,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一起洗净、焙干,研细,布包好浸酒中(冬季浸二两,夏季浸一周)。每日早晚空心各饮一碗。此方不得随意增减各药用量。

风癣。用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调猪油涂搽。

风虫牙痛。用海桐皮煎水漱口。

...

李时珍(明)


释名

苦楝。实名金铃子。

气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热厥心前(或发或止,身热足寒,长期不愈)先灸大溪、昆仑两穴,引热下行,然后内服“金铃散”:用金铃子、元胡索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治疝肿痛。阴囊偏坠。用楝子肉五两,分作五份:一两用破故纸二钱炒黄,一两用小茴香三钱、食盐半钱同炒,一两用莱菔子一钱同炒,一两用牵牛子三钱同炒,一两用斑蝥七枚(去头足)同炒。炒后,分别拣去食盐、莱菔、牵牛、班蝥,只留破故纸、茴香,与楝子同研为末,加酒、面糊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窍主服,酒送下。又方:用楝子经酒润过,取肉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小麦一合、斑蝥四十九个同炒熟,去蝥;一份用小麦合、巴豆四十九枚同炒熟,去豆;一份用小麦一合、巴戟肉一两同炒熟。去戟;一份用小茴香一合、食盐一两同炒熟,去盐。再加破故纸(酒炒)一两、广木香(不见火)一两,一起研为末,酒煮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有楝子肉四十九个,分作七份:一份用小茴香五钱同炒,一分同破故纸二钱半同炒,一份用黑牵牛二钱半同炒,一份用食盐二钱同炒,一份用萝卜子二钱半同炒,一份用巴豆十四个同炒,一份用斑蝥十四个(去头足)同炒。炒后,分别拣去萝卜子、巴豆、斑蝥三味,另加入青木香五钱,南木香、官桂各二钱半,各药共研为末,酒煮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脏毒下血。用苦楝子炒黄并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米汤送下。

腹中有虫。用楝实在苦酒中浸一夜,棉裹好,塞入肛门内。一天换二次。

小便如膏,排出困难。用苦楝子、茴香等分,炒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小儿疳疾。用苦楝子、川芎,等分为末,加猪胆汁调成丸子,米汤帝服适量。

根及木皮:

消渴有虫。用苦楝根白皮一把。切细,焙干,加麝香少许,添水二碗,煎成一碗,空心服下。打下虫后,其渴自止。

小儿蛔虫。用楝木皮削去苍皮,加水煮汁,随小儿年龄适量饮食。又方:用楝木皮研末,米汤送服二钱。又方:用根皮同鸡蛋煮熟,空心吃睛,次日可将虫打邮。又方:用苦楝皮二两、白芜荑半两,共研为末,每取一、二钱,水煎服。此方“抵圣散”。又方:用楝白皮(去粗)二斤,切细,加不一斗,煮成汁三升,再熬成膏。五更时,温酒送服一匙,以虫下为度。

小儿诸疮(恶疮、秃疮、蠼螋疮、浸淫疮等)。用楝树皮或枝烧灰敷疮上。如是干疮,则用猪油调灰涂搽。

蜈蚣或蜂螫伤。和楝树枝叶捣汁搽。

...

李时珍(明)


气味

(木白皮、根白皮)甘、温、无毒。

主治

煮汁酿酒服,治耳聋耳鸣、劳损虚弱、腰肾冷、梦遗等症。

...

李时珍(明)


释名

木丹、越桃、鲜支。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鼻血。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屡试皆效。

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盐少许,俣捣烂贴脐上及阴囊,过一会即通。

血淋涩痛。用生栀子不、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热水肿。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伤折肿痛。用栀子、白面同捣烂,敷涂痛处,甚效。

汤烫火烧。用栀子末和鸡蛋清调浓敷涂。

...

李时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