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合昏、夜合、青裳、萌葛、乌赖树。

气味

(木皮)甘、平、无毒。

主治

肺痈。取合欢皮一掌大,加水三升,煮成一半,分二次服。

跌打损伤。用合欢皮,把粗皮去掉,炒成黑色,取四两,与芥菜子(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卧时服,温酒送下,另以药末敷伤处,能助接骨。

小儿撮口风。有合欢花枝煮成浓汁,揩洗口腔。

中风挛缩。用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生锉;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汗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加曲与防风、羌活,照常法酿。封二十日后,压汁饮服,每饮五合,常有酒气即可,不宜过醉致吐。

...

李时珍(明)


释名

鸦臼(通称乌桕)。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小便不通。用乌桕根皮,煎汤饮服。

大便不通。用乌桕根一寸。劈破,煎水半碗服下,立通。不宜多吃。

大、小便均不通。用乌桕根白皮,干后研为末。先以硭硝二两煎汤服,取吐,再以热水送服乌桕根皮末二钱。

水气虚肿,小便涩。用乌桕根皮、槟榔、木通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脚气湿痒成疮。用乌桕根白皮研为末敷涂。过一会,有涎出,即效。

婴儿胎毒满头。用水边乌桕根皮晒干,研为末,加雄黄末少许,调生油涂搽。

疔肿。用乌桕捣取自然汁,取一至二碗,下泻去毒即愈。未泻再服。冬季无叶,可用根代。

附方

乌桕根皮的主要作用是泻下逐水,所以现在临床上用本品来消除腹水和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但不可多服,气虚的人也应忌用。

...

李时珍(明)


释名

子名椹

气味

桑根白皮:甘寒、无毒。

桑叶:苦、甘、寒、有小毒。

桑枝:苦、平

桑柴灰:辛、寒、有小毒。

主治

桑柴灰:

目赤肿痛。用桑灰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每用一钱,铴汤澄清后洗眼。

青盲。用桑灰煎汤洗眼,坚持有效。

身、面水肿,坐卧不得。有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每饥时即吃豆,不喝豆汤。

白癜风。用桑柴灰二斗,蒸于甑内,取锅中热汤洗患处。几次即愈。

头风白屑。用桑灰淋汁洗头。

大麻风。用桑柴灰。热汤淋取汁,洗头同,再用大豆磨浆洗,用绿豆粉泡熟水洗。三日一洗头,一日一洗脸。不过十次见效。

桑枝:

水气脚气。用桑条二两炒香,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每日空心饮服。

风热臂痛。用桑枝一小升,切细,炒过,加水三程式,煎成二升,一日服尽(有人臂痛,诸药不效,服此数剂即愈)。

紫白癜风。有用桑枝十斤、益母草三斤、加水五斗,煮成五斤,去渣,再熬成膏。每于卧时服半俣,温酒调下。以愈为度。

桑叶:

青盲。取青桑叶焙干研细,煎汁乘热洗目,坚持必效。有患此病二十年者,照此洗浴,双目复明。

风眼多泪。取冬季不落的桑叶,每日煎汤温洗。或加硭硝亦可。

眼红涩痛。用桑叶研末,卷入纸中烧烟熏鼻,有效。

头发不长。用桑叶、麻叶煮淘米水洗头。七次后,发即速长。

吐血不止。用晚桑叶焙干,研为末,凉茶送服三钱,血止后,宜服补肝、肺的药物。

肺毒风疮。用好桑叶洗净。蒸熟一宿,晒干,研为末,水调服二钱。

痈口不收。用经霜黄桑叶,研末敷涂。

汤火伤疮。用经霜桑叶烧存性,研为末,油调敷涂。数日可愈。

手足麻木。不积压痛痒。用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

桑椹:

水肿胀满。用桑心皮切细,加水二斗,煮汁一斗,放入桑甚,再煮取五程式,和糯米饭五程式酿酒饮服。此方名“桑椹酒”。

瘰疬结核。用桑椹(黑熟者)二斗,取汁,熬成膏。每服一匙。白汤调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文武膏”。

桑根白皮:

咳嗽吐血。用新鲜桑根白皮一斤,浸淘米水中三宿,刮去黄皮,锉细,加糯米四两,焙干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消渴尿多。用入地三尺的桑根,剥取白皮,炙至黄黑,锉碎,以水煮浓汁,随意饮服,亦可加一点米同煮,但忌用盐。

产后下血。用桑白皮,炙过,煮水饮服。

月经后带红不断。锯桑根取屑一撮,酒冲服。一天服三次。

跌伤。用桑根白皮五斤,研为末,取一升,,煎成膏,敷伤处,痛即止。亦无宿血。

刀伤成疮,用新桑白皮烧灰,与马粪调匀涂疮上,换药数次即愈。

发枯不润。用桑根白皮、柏叶各一斤,煎汁洗头,有效。

小儿流涎(脾热,胸膈有痰)。用新桑根白皮捣取自然汁服下。

小儿丹毒。用桑根白皮煮汁洗浴,或研为末,调羊膏涂搽。

石痈(坚硬,不作脓)。用桑白皮阴干为末,溶胶和酒调涂,以痈软为度。

...

李时珍(明)


释名

蜀酸枣、肉枣、鸡足、鼠矢。

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

李时珍(明)


释名

青杨、蒲柳、蒲杨、蒲多,多柳、蕉苻。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用水杨枝叶捣汁一升服。一天服两次。

痘毒不发,用水杨枝叶五斤,煎汤温浴,水冷换热,痘疮逐渐行浆贯满。如不满,可多浴几次,力弱者,只洗头面手足。内服助气血药,效果好。

刀伤成疮。用水杨木白皮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用末敷疮上。

乳痈。用水杨根生捣,贴疮几次即愈。

...

李时珍(明)


释名

白胶香。

气味

辛、苦、平、无毒。

主治

吐血、鼻血。用白胶香、蛤粉,等分为末,姜汁调服。

吐血、咯血。用白胶香、铜青各一钱,研为末,放入干柿内,纸包煨熟吃下。又方:用白胶香(切片,炙黄)一两、新棉一两,烧灰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便痈脓血。用白胶香一两,研为末,加麝香、轻粉少许,掺敷患处。

瘰疬软疖。用白胶香一两,化开,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末,加入搅匀,成膏后摊贴患处。

疮不收口。用白胶香、轻粉各二钱,猪油调涂。

恶疮。用白胶香、松香各一两,加麻油、黄蜡各二钱半,一起溶化,再放入冷水中充分调匀,摊贴患处。此方名“水沉金丝膏”。

小儿疥癣。用白胶香、黄蘖、轻粉,等分为末,加羊骨髓调匀敷涂。

大便不通。用白胶香如半枣大一块、鼠粪两枚,共研匀,加水调成挺子,纳入肛内,过一会即可通便。

附方

白胶香是枫香树的树脂,功能止血、活血、解毒、生肌、止痛。赵学敏在〈本草纳目拾遗〉一书中,增加了枫香树的一项药用部分,即它的干燥的成熟果实,药名“路路通”,味苦、性平、微涩,能通经利水,除湿热痹痛,治月经不调、周身痹痛、小便不利、腰痛等症(但阴虚内、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

李时珍(明)


释名

诃子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下气消食。用诃子一枚,研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开几次后下药,再煎开几次,加盐少许饮服。又方:夜含诃子一个,天明时嚼咽。又方:用诃子三枚,包湿纸中煨熟。去核细嚼,牛乳送下。

久咳。用生诃子一枚,含口内咽汗。咳止后,口味很差,不想吃东西,可煎槟榔汤一碗服下,立即开味。

呕逆不食。用诃子皮二两,炒过,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每服二十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小儿风疾闭,语音不邮,气促喘闷啤足动摇。用诃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此方名“二圣散”。

气痢水泻。用诃子十枚,面裹煨熟,去核,研为末,一次服完,稀饭送下。加饭调药末和成丸子服亦可。方中也有加入木香的。又方:用诃子、陈桔皮、厚朴各三两,捣碎,筛过,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

赤白痢。用诃子十二个,六个生用,六个煨熟,去核焙干,研为末。赤痢用生甘草汤下,白痢用炙甘草汤下。不止,再服药。

男子下疳。用大诃子烧灰,加入麝香少许,先以淘米水洗患处再搽药,或以荆芥、黄蘖、甘草、马鞭草、葱白煎汤洗亦可。

附方

诃称勒(诃子0)是成熟的果实。未成熟的果实,即通称的藏青果,亦名西藏橄榄,有利咽、开音的作用,可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

...

李时珍(明)


释名

白桐、黄桐、泡桐、椅桐、荣桐。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手足浮肿。用桐叶煮汁浸泡,同时饮汁少许。汁中加小豆更好。

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用桐叶在醋中蒸过贴患处。退热止痛。逐渐生肉收口,极效

头发脱落。用桐叶一把、麻子仁三升,加淘米水煮开五、六次,去渣,每日洗头部,则发渐长。4、

跌打损伤。用桐树皮(去青留白),醋炒,捣烂敷涂。

眼睛发花,眼前似有禽虫飞走。用桐花、酸枣仁、元肯粉、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连滓服下。一天服三次。

...

李时珍(明)


释名

紫藤香、鸡骨香。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刀伤出血。用降真香、五倍子、铜花,等分为末,敷伤处。

痈疽恶毒。用降真香末、枫乳香等分,团成丸子,熏患处。

附方

降真香,现亦省称“降香”,临床上与丹参配合,用以治疗因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

...

李时珍(明)


释名

兜娄婆香。

气味

(根)苦、涩、平、无毒。

主治

头疖肿毒。碾末,麻脂调涂,七日腐落。

...

李时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