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 宁非叔度家,岂出次公门。 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 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 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 近闻海上港,渐出水底村。 愿君五裤手,招此半菽魂。 一见刺史天,稍忘狱吏尊。 会稽入吾手,镜湖小于盆。 比我东来时,无复疮痍存。...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舟行十里磨九泷,篙声荦确相舂撞。 醉卧欲醒闻淙淙,直欲一口吸老庞。 何人得隽窥鱼矼,举叉绝叫尺鲤双。...

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 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 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 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 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 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泉流下珠琲,乳盖交缦缨。 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 小语辄响答,空山白云惊。 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

广汉有姜子,孝弟行里闾。 赤眉虽豺虎,弛兵过其墟。 至今空清泉,无复双鲤鱼。 南郑有李合,妙得甘公书。 夜坐指流星,惊倒两使车。 抱关不肯仕,布褐蒙璠玙。 西南固多士,君得二子馀。 凛凛忠文公,搜士及樵渔。 涧溪有幽讨,蘋芷真嘉蔬。 岁晚终不食,心恻当何如。...

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 夜叉剖瘿欲分甘,箨龙藏头敢言美。 愿随蔬果得自用,勿使山林空老死。 问君何事食木鱼,烹不能鸣固其理。...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欧阳、赵、陈皆我有,岂谓夫子驾复迂。 尔来又见三黜柳,共此暖热餐毡苏。酒肴酸薄红粉暗,只有颍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

贞观之德来万邦,浩如沧海吞河江,音容伧狞服奇厖。 横绝岭海逾涛泷,珍禽瑰产争牵扛,名王解辫却盖幢。 粉本遗墨开明窗,我喟而作心未降,魏徵封伦恨不双。...

都城昔倾盖,骏马初服辀。 再见江湖间,秋鹰已离鞲。 于今三会合,每进不少留。 豫章既可识,瑚琏谁当收。 微官有民社,妙割无鸡牛。 归来我益敬,器博用自周。 百年子初筵,我已迫旅酬。 但当寄苦语,高节贯白头。...

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 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 比年三见之,常若有所适。 逝将走庐阜,计阔道逾密。 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 江南千万峰,何处访子室。...

君为县令元丰中,吏贪功利以病农。君欲言之路无从,移书谏臣以自通。 元丰天子为改容,我时匹马江西东。问之逆旅言颇同,老人爱君如刘宠,小儿敬君如鲁恭。 尔来明目达四聪,收拾驵骏冀北空,君为赤令有古风。 政声直入明光宫,天厩如海养群龙。并收其子岂不公,白沙何必烦此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