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月次于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 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 天工与我两厌事,孰居无事为此形。 与君持橐侍帷幄,同到温室观尧蓂。 自怜太史牛马走,伎等卜祝均倡伶。 欲留衣冠挂神武,便击云水归南溟。 陶泓不称管城沐,醉石可助平泉醒。 故持二物与夫子,欲使妙质留天庭。 但令滋液到枯槁,勿遣光景生晦...

天骥德力备,马外龙麟中。 皇天不遣言,兀与图画同。 驽骀饱官粟,未受一洗空。 十驾均一至,何事籋云风。...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

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垄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纤纤束蒿亦可赍。 何用繁缨与月题,却从畦东走畦西。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庐跃檀溪。 归来挂壁从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少壮...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 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 时有再生枝,还作左纽纹。 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 应怜四孺子,不堕凡木群。 体备松柏姿,气含芝术薰。 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 巢根白蚁乱,网叶秋虫纷。 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殖勤。 他年皮三寸,狐鼠了不闻。...

病眼乱灯火,细书数尘沙。 君诗如秋露,净我空中花。 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夸。 巧笑在頩颊,哀音馀掺挝。 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 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 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嘉。...

何人守蓬莱,夜半失左股。 浮山若鹏蹲,忽展垂天羽。 根株互连络,崖峤争吞吐。 神工自炉韝,融液相缀补。 至今馀隙罅,流出千斛乳。 方其欲合时,天匠麾月斧。 帝觞分馀沥,山骨醉后土。 峰峦尚开阖,涧谷犹呼舞。 海风吹未凝,古佛来布武。 当时汪罔氏,投足不盖拇。 青莲虽不见,千古落花雨。 双溪汇九折,万...

白发四老人,何曾在商颜。 烦君纸上影,照我胸中山。 山中亦何有,木老土石顽。 正赖天日光,涧谷纷斓斑。 我心空无物,斯文何足关。 君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还。...

翠柏不知秋,空庭失摇落。幽人得嘉荫,露坐方独酌。 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小儿亦何知,相语翁正乐。 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一杯赏月露,万象纷酬酢。 此生独何幸,风缆欣初泊。誓逃颜、蹠网,行赴松、乔约。 莫嫌风有待,漫欲戏寥廓。泠然心境空,仿佛来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