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寓形天宇间,出处会有役。 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 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 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 王城满豪杰,议论纷黑白。 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 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出岫本无心,既雨归亦得。 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

幽香结浅紫,来自孤云岑。 骨香不自知,色浅意殊深。 移栽青莲宇,遂冠薝卜林。 纫为楚臣佩,散落天女襟。 君持风霜节,耳冷歌笑音。 一逢兰蕙质,稍回铁石心。 置酒要妍暖,养花须晏阴。 及此阴晴间,恐致悭啬霖。 彩云知易散,鷤䳏忧先吟。 明朝便陈迹,试著丹青临。...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少年独识晁新城,闭门却扫卷旆旌。胸中自有谈天口,坐却秦军发墨守。 有子不为谋置锥,虹霓吞吐忘寒饥。端如太史牛马走,严、徐不敢连尻脽。 徘回未用疑相待,枉尺知君有家戒。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 梦中仇池千仞岩,便欲揽我青霞幨。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 老来饮酒无人佐,独看红药倾白堕。每...

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水中。 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 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 千夫馀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 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 王孙本自有仙骨,平生宿卫明光宫。 一行作吏人不识,正似云月初朦胧。 时临此水照冰雪,莫遣白发生秋风。 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天公不解防痴龙,玉函宝方出龙宫。 雷霆下索无处避,逃入先生衣袂中。 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隐屠酒。 夜光明月空自投,一锻何劳纬萧手。 黄门寡好心易足,荆棘不生梨枣熟。 玄珠白璧两无求,无胫金丹来入腹。 区区分别笑乐天,那知空门不是仙。...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 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江南春尽水如天,肠断西湖春水船。 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 霜髯三老如霜桧,旧交零落今谁辈。 莫从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夜半幽梦觉,稍闻竹苇声。 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 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 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霙。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 禅老复何为,笑指孤烟生。 我独念粲者,谁与予目成。...

扰扰万生同大块,抢榆不羡培风背。青丘已吞云梦芥,黄河复缭天门带。 长讥韩子隘且陋,一饱鲸鲵何足脍。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 逝将归修八节滩,又欲往钓七里濑。正似此鱼逃网中,未与造物游数外。 且将新句调二子,湖上秋高风月会。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