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吾州下邑生刘季,谁数区区张与李。 重瞳遗迹已尘埃,惟有黄楼临泗水。 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 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

人物一衰谢,微言难重寻。殷勤永嘉末,复闻正始音。 清谈未足多,感时意殊深。少年有奇志,欲和南风琴。 荒林蜩蚻乱,废沼蛙蝈淫。遂欲掩两耳,临文但噫喑。 萧然王郎子,来自缑山阴。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 遗声落淮泗,蛟鼍为悲吟。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

狄生臂鹰来,见客不会揖。 踞床吒得隽,借筋数禽入。 短后椈豹裘,犹溅猩血湿。 指呼索酒尝,快作长鲸吸。 半酣论刀槊,怒发欲起立。 北方老猘子,狂突尚不絷。 要须此剽悍,气压边烽急。 夜走追锋车,生斩符离级。 持归献天王,封侯稳可拾。 何为走猎师,日使群毛泣。...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 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 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 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 万事如花不可期,馀年似酒那禁泻。忆昔扁舟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 长江衮衮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 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幸苦真食蓼,老境安闲如啖蔗。 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穿...

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 城门抱关卒,笑我此何求。 我亦无所求,驾言写我忧。 意适忽忘返,路穷乃归休。 悬知百岁后,父老说故侯。 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 百年寓华屋,千载归山丘。 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

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 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用违其才志不展,坐与胥史同疲劳。 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 立谈左右皆动色,一语径破千言牢。 我顷分符在东武,脱略万事惟嬉遨。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曹为马曹。 君为使者见不问,反更对饮持双螯。 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讽穷诗...

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 旧闻饮水师颜渊,不知治剧乃所便。 偷儿夜探黑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 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 春风无事秋月闲,红妆执乐豪且妍。 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客来留饮不计钱,齐人爱公如子产。 儿啼卧路呼不还,我惭山郡空留连。 牙兵部吏笑我寒,邀公饮酒公无...

大杏金黄小麦熟,坠巢乳鹊拳新竹。 故将俗物恼幽人,细马红妆满山谷。 提壶劝酒意虽重,杜鹃催归声更速。 酒阑人散却关门,寂历斜阳挂疏木。...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生死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