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李时珍的作品



释名 木桃、和圆子 气味 酸、涩、平、无毒。 主治 断痢,去恶心咽酸。煮汁饮,治霍乱转筋,功与木瓜相近。...

气味 酸、甘、微温、无毒。 主治 温中,下气,消食,止渴,散酒气。...

释名 马金囊、马金南、紫槟榔。 气味 (核仁)苦、甘、寒、无毒。 主治 难产。临时细嚼马槟榔核仁数枚,用井华水送服,不久即可分娩。 断产(绝育)。常嚼马槟榔二枚,水送服,久之子宫变冷,自不受孕。 恶疮肿毒。用马槟榔一枚,冷水送服,另用一、二枚嚼敷患处。...

释名 沉水香、蜜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南越志言交洲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梵书名阿迦卢香。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

气味 辛、温、有小毒。 主治 中风(口角偏斜,不能语言)。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开数次,冷后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愈。 全身发痒。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冬月感寒。用吴茱萸五钱煎汤服,以出汗为度。 呕吐、胸满、头痛。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

释名 藉姑、水萍、河凫茈、白地栗。苗名剪刀草、箭搭草。 气味 (根)苦、甘、微寒、无毒。 主治 产后血闷、胞衣不下、石淋。...

释名 新罗松子。 气味 (仁)甘、小温、无毒。 主治 肺燥咳嗽。用松子仁一两、胡桃仁二两,共研为膏,和熟蜜半两收存。每服二钱,饭后以开水冲服。 小儿寒嗽,或作喘。用松子仁五个,百部(炒)、麻黄各三分,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加少量水煮开,化白砂糖调药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饭后含化十丸,很见效。 大便虚...

释名 巴椒、汉椒、川椒、南椒、点椒。 气味 椒红:辛、温、有毒。 椒目:苦、寒、无毒。 主治 椒目: 水气肿满。用椒目炒捣成膏,每服一匙,酒送下。 崩中带上。用椒目炒过、碾细,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眼生黑花,年久不治。用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气味 橘实:甘、酸、温、无毒。 黄橘皮:(红皮、陈皮)辛、苦、温、无毒。 青橘皮:苦、辛、温、无毒。 橘核:苦、平、无毒。 橘叶:苦、平、无毒。 主治 橘叶:消肿散毒。治肺痈、乳痈、胁痛。 橘核: 腰痛。用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用橘核五钱,炒、研为末...

释名 映日果、优昙钵、阿驵。 气味 (实)甘、平、无毒。 主治 开胃,止泄痢,治五痔、咽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