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 气味 微湿、无毒。 主治 口目斜。用乳香烧烟熏病处,以顺其血脉。 急慢惊风。用乳香半两、甘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送下。 小儿双目内钓、腹痛。用乳香、没药、木香等分,水煎服。 心气痛。用乳香三两、茶叶四两,共研为末,加冬季鹿血和成丸子,如弹子大。...
释名 子名枳实,枳壳。枳实,枳壳一物也。 气味 枳实:苦,寒,无毒。枳壳:苦,酸,微寒,无毒。 主治 破结实,消胀满,安胃气,止溏泄。...
释名 白桵仁、棫仁。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多种眼疾(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用蕤仁(去皮,压去油)二两、脑子二钱半,一起研匀,加生蜜六钱,收存点眼。此方名“零星雪膏”。又方:用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先以的在味煎取浓汁,次下蕤仁作成...
释名 黄蘖。根名檀(俗作黄柏)。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男女诸虚(如小便淋漓,遗精白浊等症)。用黄蘖(去皮,切细)二斤、熟糯米一升,在童便中九浸九晒,再蒸过晒干,研为末,加酒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温酒送下。 痔漏下血。用黄蘖皮(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三份分别用酒、醋、童便各浸七...
释名 香者名椿,臭者名樗。山樗名栲、虎目树、大眼桐。 气味 (白皮及根皮)苦、温、无毒。 主治 小儿疳疾。用椿白皮晒干,取二两研末,另以粟米淘净,研成浓汁,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十岁小儿可服三、四丸,米汤送下。其他年龄的小儿酌量加减。另外,还以丸纳竹筒中,吹入鼻内。 休息痢(日夜泻痢,腥臭不可近,...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小儿虫病。用干漆(捣碎,烧烟尽)、白芜荑,等分为末,每服二分至一钱,米汤送下。 妇女血气痛。用湿漆一两,熬一顿饭时间,加入干漆末一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丸,温酒送下。怕漆人不可服。 男子疝气或小肠气痛。治方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妇女经闭或腹内症瘕。用干漆一...
释名 榇 气味 (子)甘、平、无毒。 主治 小儿口疮。用梧桐子和鸡蛋烧存性,研为末,敷搽患处。...
释名 刺桐。 气味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腰膝痛。用海桐皮二两,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五钱,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一起洗净、焙干,研细,布包好浸酒中(冬季浸二两,夏季浸一周)。每日早晚空心各饮一碗。此方不得随意增减各药用量。 风癣。用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调猪油涂搽...
释名 苦楝。实名金铃子。 气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热厥心前(或发或止,身热足寒,长期不愈)先灸大溪、昆仑两穴,引热下行,然后内服“金铃散”:用金铃子、元胡索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
气味 (木白皮、根白皮)甘、温、无毒。 主治 煮汁酿酒服,治耳聋耳鸣、劳损虚弱、腰肾冷、梦遗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