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

谢逸,(1068-1113)

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字无逸,号溪堂。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

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三百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

两次应科举,均不第。

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

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并抄录成册,名为「宽厚会」。

其《寄隐士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这首诗为历代诗论家所赞赏,《竹庄诗话》、《诗林广记》均称其为佳作。

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谢逸是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所著《溪堂词》「远规花间,逼近温韦」 (薛砺若《宋词通论》) ,雅洁清丽,蕴藉隽妙,在北宋后期的词坛上自成一家。

所著《溪堂词》,「皆小令,轻倩可人」(明毛晋《跋溪堂词》),「标致隽永」(《词统·卷四》),今存词六十二首。

其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之婉柔,长于写景,风格轻倩飘逸。

其诗风格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相似,清新幽折,时人称之为「江西谢康乐」。

其文似汉朝刘向、唐朝韩愈,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

黄庭坚说他若在馆阁中,「当不减晁、张、李商老」(晁补之、张来、李商隐)。

谢逸的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认为他诗中名句「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雕」、「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凋」及词中名句「黛浅眉痕沁,红添酒面糊」、「鱼跃冰池飞玉尺,去横石岭拂鲛绡」,「皆百炼乃出治者」。

其生新瘦硬之处,颇得黄庭坚诗的神髓。

又如《寄徐师川》诗中的「江水江花同臭味,海南海北各山川」一联字法句法都有明显模仿黄诗的痕迹。

但谢诗中较多的是轻隽健朗,清新疏快的句子。

《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虽稍近寒瘦,然风格隽拔,时露清新」,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谢逸诗清朗健拔的特色。

尤其是其七言古诗,多感情充沛,辞意流注,很有笔力。

其五言古诗则多写隐居生活,气格闲雅淡远,时与陶、韦相近。

谢逸与当时著名诗人洪刍、饶节、潘大临等人关系密切。

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谢逸等二十五人为法嗣,这就是在宋代诗坛上颇有影响的「江西诗派」,且评其诗曰:「才力富赡,不减康乐」谢逸与其弟谢薖被称为「临川二谢」(比作谢康乐和谢玄晖),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

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述《复斋漫录》:「元估中,临川谢无逸过黄州关山可花村馆驿,遇湖北王某,江苏诸某,浙江单某,福建张某等秀才。

四人知其来自临川,戏以『曹植七步成诗,诸君七步为词』相谑。

逸行五步,词成,挥毫疾书《江城子》一阙于壁:『可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落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上晚烟笼,粉香浓,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图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标致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词』闻名江南」 谢逸诗词中有不少描写家乡旖旎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名篇:《金石台》、《北津渡》、《吴家渡》、《望江南》等。

在《卜算子》词中,较好地体现了江西诗派诗人写词好化用前人诗句的特点。

前人评此词为:「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词」(《词统·卷四》)。

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为郑彦国编的《临川集咏》所作的序言,是其散文代表作。

谢逸的作品



飞飞空中萤,晔晔扬其光。 假此寸草资,乘阴争炜煌。 胶胶鸡既鸣,杲杲升扶桑。 神奇复臭腐,尔生何可长。...

枕簟置一榻,几杖置一筵。 扫空净如水,洗心学僧禅。 何必快哉风,襟怀自泠然。 是身岂无垢,要以道洗湔。 傥不念清凉,恐为烦暑缠。 虽居土囊口,内热如烹煎。 我自悟此理,三伏扇可捐。 定知与列子,相友以忘年。...

飞蚊鼓翅鸣,薨薨喧室中。 敢憎声似雷,实惮喙如锋。 饮血虽可饱,噬肤竟何功。 得时不足贵,少皞行西风。...

翳翳庭中草,琐细不可名。 风来徒自偃,雨过胡为青。 芟夷去根本,勿使复滋荣。 竟无补世事,区区何所生。...

元君始云翔,华姑继羽化。 独留曾与黎,高风配崧华。 不随二女嫔,岂羡两乔嫁。 尚馀脂泽念,多生缘未谢。 化为芬利陀,耦立远公社。 翠趺分双歧,并萼肩相亚。 挹袖薰风晨,携手凉月夜。 交枝艳散霞,同气香飘麝。 疏影竞清妍,幽姿斗闲暇。 何时各零落,秋高霜露下。 洗妆见冰肌,乘云返姑射。 此论传者谁,黄...

梅清不受尘,月净本无垢。 微风更解事,排遣香入牖。 倏思阿明语,清与此花偶。 天资已超轶,况得善师友。 洞然胸明白,欲扫不容帚。 客来相视笑,不知语出口。 平生憎俗人,未语辄先呕。 不逢屈突生,宁食艾三斗。 乃知我辈中,如师亦稀有。 但想月中梅,作诗清如昼。...

我家北斗南,卜居近山坞。 浚井得清泉,凿池不择土。 京城井鳞鳞,厥味半甘苦。 谁知城南园,有泉白如乳。 门前车马喧,客醉日亭午。 呼童转辘轳,铜瓶挂修组。 漱齿得甘凉,如风涤烦暑。 心清谈辩驶,舌端洒飞雨。 但恐醉复醒,君眠客不去。...

零露栖圆荷,月明清洒洒。 旋转如走丸,细碎不盈把。 劲风度横塘,珠玑毕倾泻。 胡不被蓼萧,徽音播诗雅。...

晨光晓色扫檐晶。寒斋蝶梦惊。乱飘鸳瓦细无声。游扬柳丝轻。 书幌冷,竹窗明。柴门只独扃。一尊浊酒为谁倾。梅花相对清。...

风里杨花,轻薄性,银烛高烧心热。香饵悬钩,鱼不轻吞,辜负钓儿虚设。桑蚕到老丝长绊,针刺眼、泪流成血。思量起,拈枝花朵,果儿难结。 海样情深忍撇。似梦里相逢,不胜欢悦。出水双莲,摘取一枝,可惜并头分折。猛增期满会娥,谁知是、初生新月。折翼鸟,甚是于飞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