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 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 鹿门有佳士,博览无不瞩。邂逅天随翁,篇章互赓续。 开园颐山下,屏迹松江曲。有兴即挥毫,粲然存简...

结缡记初欢,同穴期晚岁。 择夫得温峤,生子胜王济。 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 从君吏隐中,穷达初不计。 云何抱沉疾,俯仰便一世。 幽阴凄房栊,芳泽在巾袂。 百年纵得满,此路行亦逝。 那将有限身,长泻无益涕。 君文照今古,不比山石脆。 当观千字诔,宁用百金瘗。...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 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 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 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资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平生学问只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闻君有妇贤且廉,劝君慎勿为楚相。 不羡紫驼分御食,自遣赤脚沽村酿。 嗟君老狂不知愧,更吟丑妇恶嘲谤。 诸生闻语定失笑,冬暖号寒卧无帐。 碧香近出帝子家,鹅儿破壳酥流盎。 不学刘伶独自饮,一壶往助齐眉饷。...

身闲曷不长闭口,天寒正好深藏手。 吟诗写字有底忙,未脱多生宿尘垢。 不蒙讥诃子厚疾,反更刻画无盐丑。 征西自有家鸡肥,太白应惊饭山瘦。 与君相从知几日,东风待得花开否。 拨弃万事勿复谈,百觚之后那辞酒。...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佳人亦何念,悽断《阳关曲》。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引退云公高。 公心底处有高下,梦幻去来随所遭。 不知高斋竟何义,此名之设缘吾曹。 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馀伊皋。 功名富贵皆逆旅,黄金知系何人袍。 超然已了一大事,挂冠而去真秋毫。 坐看猿猱落罝罔,两手未肯置所操。 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 长松百尺不自觉,企而羡者蓬与...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 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 时来拾流胶,未忍践落子。 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 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 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