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 独依古寺种秋菊,要伴骚人餐落英。 人问底处有南北,纷纷鸿雁何曾冥。 闭门坐穴一禅榻,头上岁月空峥嵘。 今年偶出为求法,欲与慧剑加砻硎。 云衲新磨山水出,霜髭不剪儿童惊。 公侯欲识不可得,故知倚市无倾城。 秋风吹梦过淮水,想见橘柚垂空庭。 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

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 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 耐寒石砚欲生冰,得火铜瓶如过雨。 郎君欲出先自赞,坐客敛衽谁敢侮。 明朝阮籍过阿戎,应作羲之羡怀祖。...

仕宦常畏人,退居还喜客。 君来辄馆我,未觉鸡黍窄。 东坡有奇事,已种十亩麦。 但得君眼青,不辞奴饭白。...

君谈阳朔山,不作一钱直。 岩藏两头蛇,瘴落千仞翼。 雅宜驩兜放,颇讶虞舜陟。 暂来已可畏,览镜忧面黑。 况子三年囚,苦雾变饮食。 吉人终不死,仰荷天地德。 我来黄冈下,攲枕江流碧。 江南武昌山,向我如咫尺。 春蔬黄土软,冻笋苍崖坼。 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 遥知丹穴近,为斸勾漏石。 他年分刀圭,名...

双鹊先我来,飞上东轩背。 书随好梦到,人与佳节会。 一欢难把玩,回首了无在。 却渡来时溪,断桥号浅濑。 茫茫暑天阔,霭霭孤城背。 青山眊氉中,落日凄凉外。 盛衰岂我意,离合非所碍。 何以解我忧,粗了一事大。...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浅深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馀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履,竹色侵杯斝。 樽酒乐馀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 名声逐吾辈,此...

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 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不知雨从何处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 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 半年不雨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 无功日盗太仓谷,嗟我与龙同此责。劝农使者不汝容,...

彭城官居冷如水,谁从我游颜氏子。 我衰且病君亦穷,衰穷相守正其理。 胡为一朝舍我去,轻衫触热行千里。 问君无乃求之与,答我不然聊尔耳。 京师万事日日新,故人如故今有几。 君知牛行相君宅,扣门但觅王居士。 清诗草圣俱入妙,别后寄我书连纸。 苦恨相思不相见,约我重阳嗅霜蕊。 君归可唤与俱来,未应指目妨进...

黄鸡啄蝎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闇中缴尾伺飞虫,巧捷功夫在腰膂。 跂跂脉脉善缘壁,陋质从来谁比数。 今年岁旱号蜥蜴,狂走儿童闹歌舞。 能衔渠水作冰雹,便向蛟龙觅云雨。 守宫努力搏苍蝇,明年岁旱当求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