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 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 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 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 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 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 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 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 秋眠我东阁,夜...

草书妙绝吾所兄,真书小低犹抗行。 论文作诗俱不敌,看君谈笑收降旌。 去年逾月方出昼,为君剧饮几濡首。 今年过我虽少留,寂寞陶潜方止酒。 别时流涕揽君须,悬知此欢堕空虚。 松下纵横馀屐齿,门前轣辘想君车。 怪君一身都是德,近之清润沦肌骨。 细思还有可恨时,不许蓝桥见倾国。...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 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 诗书与我为曲蘖,酝酿老夫成搢绅。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 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老夫作诗殊少味,爱此三篇如酒美。 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

长安小吏天所放,日夜歌呼和丞相。 岂知后世有阿瞒,北海樽前捉私酿。 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语孤高常近谤。 几回无酒欲沽君,却畏有司书簿帐。 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 更将险语压衰翁,只恐自是台无饷。...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 岂惟催老大,渐复成雕丧。 每闻耆旧亡,涕泣声辄放。 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 文章得少誉,诗语尤清壮。 吏能复所长,谈笑万夫上。 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 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 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 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 退耕本就君,时...

法师说法临泗水,无数天花随麈尾。 劝将净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泥沙底。...

田三昔同僚,向我每倾倒。 当年或龃龉,反覆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邻保。 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 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 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 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 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叶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馀澜鸣湃湃。 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 山头卧碣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坏。 空馀白棘网秋虫,无复青莲出幽怪。 我来徙倚长松下,欲掘茯苓亲洗晒。 闻道山中富奇药,往往灵芝杂葵薤。 诗人空腹待黄精,生事只看长柄...

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 时于花上见,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 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