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弹琴江浦夜漏永,敛衽窃听独激昂。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 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 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微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 无情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江空月出人响绝,夜阑更请弹《文王》。...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苦辛。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存。...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暇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并生天地宇,同阅古今宙。视下则有高,无前孰为后。 达人千钧弩,一弛难再彀。下士沐猴冠,已系犹跳骤。 欲将驹过隙,坐待石穿溜。君看汉唐主,宫殿悲《麦秀》。 而况彼区区,何异壹醉富。鶢鶋非所养,俯仰眩金奏。 髑髅有馀乐,不博南面后。嗟我昔少年,守道贫非疚。 自从出求仕,役物恐见囿。马融既依梁,班固亦事窦...

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 天公独何意,忍使蝗虫发。 驱攘著令典,农事安可忽。 我仆既胼胝,我马亦款矻。 飞腾渐云少,筋力亦已竭。 苟无百篇诗,何以醒睡兀。 初如疏畎浍,渐若决澥渤。 往来供十吏,腕脱不容歇。 平生轻妄庸,熟视笑魏勃。 爱君有逸气,诗坛专斩伐。 民病何时休,吏职不可越。 慎毋及世事,向...

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 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举酒属雩泉,白发日夜新。何时泉中天?复照泉上人。 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祐初。 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 何尝疏小人,小人自阔疏。 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 矫矫任夫子,罢官还旧庐。 是时里中儿,始识长者车。 烹鸡酌白酒,相对欢有馀。 有如庞德公,往还葛与徐。 妻子走堂下,主...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 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 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 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 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 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馀王尊。 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 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 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

张子作斋舍,而以益为名。吾闻诸夫子,求益非速成。 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今年适燕蓟,明年走蛮荆。 东观尽沧海,西涉渭与泾。归来闭户坐,八方在轩庭。 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风、雨、晦、明、淫,跛、躄、喑、聋、盲。 虚实在其脉,静躁在其情。荣枯在其色,寿夭在其形。 苟能阅千人,望见知死生。为学务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