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赋

柳宗元·唐·赋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胆。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不如羸驴,服逐驽马。曲意随势,不择处所。不耕不驾,藿菽自与。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当道长鸣,闻者惊辟。善识门户,终身不惕。

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译文

你了解牛吗?牛是这样一种动物,它身躯魁梧,头颅巨大,它两耳直竖,两角弯曲,毛疏皮厚。它哞哞地叫吼,声音震荡在喉头,像黄钟一样低沉浑厚。它冒着烈日酷暑,每天要耕种近百亩的田土。它一来一去,翻出的垄沟又长又直,使你们能栽下禾苗、种上玉蜀黍。它不但要参加耕种,参加收获,还要拉着大车跑。它把一车车粮食送到官仓,自己吃得却不好。它使穷困的人富裕起来,使饥饿的人肚子装饱,自己却不要半点酬劳。它经常忙碌在荒凉的原野,有时陷入泥淖,有时在地上跌倒。人们不为它的这种精神而自感惭愧,它的好处却布满天下。它的皮角被人用掉,全身骨肉都不能自保,有的破开做皮绳,有的装进俎豆作祭品。由此看来,没有别的东西能比牛的用处更大了。

牛不像瘦驴,老是跟着劣马的屁股跑。它们挖空心思,趋炎附势,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依附投靠。既不耕地又不驾车,却自有好饲料任意吃。它们在康庄大道上奔跑兜圈,进进出出自在随便。高兴时鼻挨鼻有多亲密,恼怒时尥蹶子使劲蹬蹄。站在大路上昂首嘶叫,听的人吓得纷纷躲避。善于钻营,投靠豪门贵胄之家,一辈子都不用担惊受怕。

牛虽然对人们有功劳,对自己却有什么好处?命运有好有坏,并不是你的能力可以改变。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啊,等待承受老天的赐福吧!

评析

《牛赋》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赋。作者将寓言手法用到赋中,讴歌理想,针砭世俗。通过牛与驴的生活、姿态、贡献的对比,表达自己高洁傲岸,不与小人同流的志趣。结尾运用反语,发泄对世道不公的愤慨。

注释

若:你。

魁形:体形魁伟。

巨首:巨大的头。

垂:直,直竖。

抱角:两角相对弯曲。

毛革疏厚:毛稀疏而皮较厚。

黄钟,古代乐调,音调浑厚而低沉。

抵触:冒着,顶着。

修:长。

植:种植。

乃:那。

禾黍:泛指农作物。

自:指牛自己,无它畜相助。

服:“负”的假借宇,向前拉的意思。

箱:车箱。服箱,拉着车箱。

输:运输。

己:自己,指牛。

适:满足。不适口,吃不到好的。

功用:功劳。

不有:不自己占有。

陷泥:陷入烂泥中。

草野:野外。

“人不惭愧,利满天下”:人们不为它这种精神而自感惭愧,牛给人带来的好处却遍布天下。

见用:被用。

肩:指前腿以上部分。

尻(kāo):屁股。肩尻:指全身骨肉。

莫保:不能保全。

穿:指用针缝。

实:充实。

俎(zǔ):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

逾:超过。

羸(léi):瘦弱。

服:习惯。

逐:跟随,追逐。

驽(nú)马:劣马,行动迟钝的马。

曲意:用尽心机的意思。

藿(huò):豆叶。

菽(shū):藿菽,上等饲料,这里指粮草。

自与:自能得到。

腾踏:奔跑。

奋踯:跳起用后退向后踢。

惊辟:因吃惊害怕而躲避。

怨尤:埋怨,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