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

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

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李隆基的作品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 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 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禦寇场。 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代邸青门右,离宫紫陌陲。 庭如过沛日,水若渡江时。 绮观连鸡岫,朱楼接雁池。 从来敦棣萼,今此茂荆枝。 万叶传馀庆,千年志不移。 凭轩聊属目,轻辇共追随。 务本方崇训,相辉保羽仪。 时康俗易渐,德薄政难施。 鼓吹迎飞盖,弦歌送羽卮。 所希覃率土,孝弟一同规。...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 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 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风急云惊雨不成,觉来仙梦甚分明。 当时苦恨银屏影,遮隔仙姬秪听声。...

振武威荒服,扬文肃远墟。 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馀。 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 分阃仍推毂,援桴且训车。 风扬旌旆远,雨洗甲兵初。 坐见台阶谧,行闻祅祲除。 檄来虽插羽,箭去亦飞书。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不应陈七德,欲使化先敷。...

罗袜罗袜,香尘生不绝。 细细圆圆,地下得琼钩; 窄窄弓弓,手中弄新月。 又如脱履露纤圆,恰似同衾见时节。 方知清梦事非虚,暗引相思几时歇?...

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著。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知孝者,德之本欤? 《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