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 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 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 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 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 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 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 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 幽寻恐不继,书板记岁月。...

一气混沦生复生,有形有心即有情。共见利欲饮食事,各有爪牙头角争。 争时怒发霹雳火,险处直在嵌岩坑。人伪相加有馀怨,天真丧尽无纯诚。 徒自取先用极力,谁知所得皆空名。少微处士松柏寒,蓬莱真人冰玉清。 山是心兮海为腹,阳为神兮阴为精。渴饮灵泉水,饥食玉树枝。 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奼女关婴儿。楼台十二红玻...

缺月不早出,长林踏青冥。 犬吠主人怒,愧此闾里情。 怪我夜不归,茜袂窥柴荆。 云间与地上,待我两友生。 惊鹊再三起,树端已微明。 白露净原野,始觉丘陵平。 暗蛩方夜绩,孤萤亦宵征。 归来闭户坐,寸田且默耕。 莫赴花月期,免为诗酒萦。 诗人如布谷,聒聒常自名。...

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 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 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 翛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 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 怅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

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犹当隐季主,未遽逃梅福。 空肠吐馀思,静似蚕缀簇。 寸田结初果,秀若铜生绿。 荆棘扫诚尽,梨枣忧不熟。 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 君看岭峤隘,我欲巾笥蓄。 曾攀罗浮顶,亦到朱明谷。 旋观真历块,归卧甘破屋。 故人老犹仕,世味薄如縠。 偶从越女笑,不怕蛮江浴。 惊闻尺书到,喜...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 奇孤甘挂汲古绠,侥觊敢揭钩金竿。 已归耕稼供蒿秸,公贵干蛊高巾冠。 改更句格各謇吃,姑固狡狯加间关。...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子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 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