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西山无时春,巉岩锁顽阴。 分明倚天壁,点缀无风林。 物固为人出,兴谁于此深。 穷奇真自蠹,诗句且娱心。...

西登太行岭,北望清凉山。 晴空浮五髻,晻霭卿云间。 馀光入岩石,神草出茅菅。 何人相指似,稍稍落人寰。 能令堕指儿,虬髯茁冰颜。 祝君如此草,为民已痌瘝。 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脚顽。 念当勤致此,莫作河东悭。...

土晕铜花蚀秋水,要须悍石相砻砥。 十年冰蘖战膏粱,万里烟波濯纨绮。 归来诗思转清激,百丈空潭数鲂鲤。 逝将桂浦撷兰荪,不记槐堂收剑履。 却思庾岭今何在,更说彭城真梦耳。 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妄心不复九回肠,至道终当三洗髓。 广陵阳羡何足较,只有无何真我里。 乐全老子今禅伯,掣电机锋不容...

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顷。空仓付公子,坐待发苕颖。 十年困新说,儿女争捕影。凿垣种蒿蓬,嘉谷谁复省。 空馀南陔意,太息北堂冷。织屦随方进,采薪教韦逞。 辛勤守一经,菽水贤五鼎。今年闻起废,《鲁史》复光景。 公子亦改官,三就繁马颈。归来一笑粲,素发飒垂领。 会看金花诏,汤沐奉朝请。天公不吾欺,寿与龟鹤永...

结交不在久,倾盖如平生。 识子今几日,送别亦有情。 子生公相家,高义久峥嵘。 天才既超诣,世故亦屡更。 譬如追风骥,岂免羁与缨。 念我山中人,久与麋鹿并。 误出挂世网,举动俗所惊。 归田虽未果,已觉去就轻。 河阳岂云远,出处恐异程。 便当从此别,有酒无徒倾。...

家居妻儿号,出仕猿鹤怨。未能逐什一,安敢抟九万。 常恐樗栎身,坐缠冠盖蔓。受知如负债,粗报乃焚券。 但知眠牛衣,宁免刺虎圈。清风来既雨,新稻香可饭。 紫蟹应已肥,白酒谁能劝。君今崔、蔡手,政比赵、张健。 三公行可致,一语先自献。幸推江湖心,适我鱼鸟愿。...

千寻挂云阙,十顷含风湾。 开门弄清泚,照见双铜镮。 池台半禾黍,桃李馀榛菅。 无人肯回首,日暮车班班。 使君非世人,心与古佛闲。 时要声利客,来洗尘埃颜。 新亭在东阜,飞宇凌通阛。 古甃磨翠壁,霜林散烟鬟。 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 俯仰尽法界,逍遥寄人寰。 亭亭妙高峰,了了蓬艾间。 五老压彭蠡,三...

五年一梦南司州,饥寒疾病为子忧。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奔牛。 平生管、鲍子知我,今日陈、蔡谁从丘。夜航争路泥水涩,牵挽直欲来瓜洲。 自言:「嗜酒得风痹,故乡不敢居温柔。定将泛爱救沟壑,衰病不复从前乐。 今年太守真卧龙,笑语炎天出冰雹。时低九尺苍须髯,过我三间小池阁。」 「故人改观争来贺,小儿不信...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 世无阿房宫,下建五丈旗。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 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 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 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 言虽不见省,坐折奸雄窥。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 ...

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 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 不烦计荣辱,此丧彼有获。 我琴终不败,无攫亦无醳。 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揠苗不待长,卖菜苦求益。 此郎独静退,门外无行迹。 但恐陶渊明,每为饥所迫。 凄风弄衣结,小雪穿门席。 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 朝来赋云梦,笔落风雨疾。 为君裁春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