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得郡书生荣,还家昔人重。 而况东西川,千骑许上冢。 里门下车入,父老自惊耸。 端如何武贤,不事长卿宠。 清时养材杰,杞梓方培拥。 未应遗合抱,取用及把拱。 如君尚出麾,顾我宜耕垄。 告归谢先手,求去悔不勇。 岂云慕廉退,实自知衰冗。 为君扫棠阴,画像或相踵。...

华山东麓秦遗民,当时依山来避秦。 至今风俗含古意,柔桑绿水招行人。 行人掉臂不回首,争入崤函土囊口。 惟有使君千里来,欲饮三堂无事酒。 三堂本来一事无,日长睡起闻投壶。 床头砚石开云月,涧底松根斸雪腴。 山棚盗散人安寝,劝买耕牛发陈廪。 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 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 子归治小国,洪钟噎微撞。 我留侍玉座,弱步攲丰扛。 后生多高才,名与黄童双。 不肯入州府,故人馀老庞。 殷勤与问讯,爱惜霜眉庞。 何以待我归,寒醅发春缸。...

别君二十载,坐失两鬓青。 吾道虽艰难,斯文终典刑。 屡作退飞鹢,羞看干死萤。 一落戎马间,五见霜叶零。 夜谈空说剑,春梦犹横经。 新科复旧贯,童子方乞灵。 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 苍苔高眹室,古柏文翁庭。 初闻编简香,稍觉锋镝腥。 岷峨有雏凤,梧竹养修翎。 呜呼应嶰律,飞舞集虞廷。 吾侪便归老,亦...

虚飘飘,画檐蛛结网,银汉鹊成桥。尘渍雨桐叶,霜飞风柳条。 露凝残点见红日,星曳馀光横碧霄。虚飘飘,比浮名利犹坚牢。...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譬如饮不醉,陶然有馀欢。 君看庞德公,白首终泥蟠。 岂无子孙念,顾独贻以安。 鹿门上冢回,床下拜龙鸾。 躬耕竟不起,耆旧节独完。 念汝少多难,冰雪落绮纨。 五子如一人,奉养真色难。 烹鸡独馈母,自飨苜蓿盘。 口腹恐累人,宁我食无肝。 西来四千里,敝袍不言寒。 秀眉似我兄,亦...

兰溪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箸排霜脊。 千沟万缕自生风,入手未开先惨慄。 公家列屋闲蛾眉,珠帘不动花阴移。 雾帐银床初破睡,牙签玉局坐弹棋。 东坡病叟长羁旅,冻卧饥吟似饥鼠。 倚赖春风洗破衾,一夜雪寒披故絮。 火冷灯青谁复知,孤舟儿女自嚘咿。 皇天何时反炎燠,愧此八尺黄琉璃。 愿君净扫清香阁,卧听风漪声满...

青绫衲衫暖衬甲,红线勒帛光绕胁。 秃襟小袖雕鹘盘,大刀长剑龙蛇柙。 两军鼓噪屋瓦坠,红尘白羽纷相杂。 将军恩重此身轻,笑履锋铓如一插。 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 叫呼击鼓催上竿,猛士应怜小儿黠。 试问黄河夜偷渡,掠面惊沙寒霎霎。 何如大舰日高眠,一枕清风过苕霅。...

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雪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 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 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