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东西门行

曹操·汉·诗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评析

这首诗结构甚有特色,开头连用两组比兴,最后又以比兴作结,首尾相互照应。鸿雁、转蓬、神龙、猛兽、狐狸,其表象各不相同,诗人却善于抓取它们有助于表现主题的本质特征来描写,故全诗显得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注释

转蓬:飞蓬,菊科植物,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

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本根而言。

奈何:如何,这里有“可叹”、“可怜”的意思。

安得:怎能。

去:离开,避免。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句:可叹这些征夫们,怎样才能免除这种四方漂泊的苦楚呢?

冉冉:渐渐。

深泉:应作“深渊”,唐人抄写古书时常把“渊”字改为“泉”,以避唐高祖李渊之讳。

猛兽:应作“猛虎”,唐人为李渊之父李虎避讳,常把“虎”字改写作“猛兽”。

狐死首丘: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句: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句:以龙、虎、狐的不离故地,不忘窟穴,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