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

张祜,(約785-849?)

张祜(hù):字承吉,行三,生卒年不确。

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籍贯南阳(今属河南),晚年居丹阳(今属江苏)。

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曾谒白居易。

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一说为元稹所抑。

遂至淮南。

会昌五年,往谒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为相得。

会昌末大中初,经楚州北游河阳、滑州等地。

后归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布衣终身。

虽「屡蒙方镇论荐」,却未沾朝廷寸禄。

长年浪迹江湖,或为外府从事,或为大僚幕宾。

所历之地极广,北至塞北,南极岭南,西至襄 汉、马嵬,东极于海,均有诗篇可考。

自云「颠狂遍九州」,陆龟蒙谓祜「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

《唐诗纪事·卷五十二》作「皮日休云」,误。

)故一生蹭蹬。

卒于唐宣宗 大中年间,年约六十馀。

祜诗之佳者首推宫词,委婉多讽,艺术造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

次则体物图貌,描绘山水,题咏名寺之作,诚如陆龟蒙所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

)其边塞诗数量虽少而质量却高,能嗣高、岑遗响。

其投献大僚诸作,类皆五言长律,颇见工力,按之皆与史合,有少陵之遗风。

祜诗无僻字僻典,无诡怪陆离之状,纯熟工整,流转自然。

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习见,而祜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浅易庸俗。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 蜀刻《张承吉文集》十卷,最称完备。

《全唐诗》存诗二卷,遗漏甚多。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一百五十五首,断句八,题一则。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唐才子传·卷六》、《云溪友议》等。

谭优学有《张祜行年考》。

张祜的作品



结束翩翩肯寡悰,早时强学已三冬。 鲤庭趍日通明训,郑曲归时美盛宗。 摘句竞推梁记室,谈经今绍汉司农。 异闻不暇陈亢问,尔德无非是孝恭。...

南来驱马渡江濆,消息前年此月闻。 唯是贾生先恸哭,不堪天意重阴云。...

朱阁鳞虚构,环瞻极水乡。 青螺蔟山色,白练展湖光。 矗户浮云过,斜轩早雁翔。 万檐攒肆邸,千叶溢津航。 迭供馋寒碧,飞窗漏夕阳。 月轮霄辗栋,风铎曙铿廊。 塔耸尖层出,河萦小派长。 因还九霄上,凝步独成章。...

见说韩员外,声华溢九垓。 大川舟欲济,荒草路初开。 耸地千浔壁,森云百丈材。 狂波心上涌,骤雨笔前来。 后学无人誉,先贤亦自媒。 还闻孔融表,曾荐祢衡才。...

天纵韩公愈,才为出世英。 言前风自正,笔下意先萌。 尘土曾无迹,波澜不可名。 词高碑益显,疏直事终明。 片段随冰释,丝毫入镜清。 文雕玉玺重,诗织锦梭轻。 别得春王旨,深沿《大雅》情。 穷奇开蜀道,诡俗哭秦坑。 骥逸终难袭,雕蹲力更生。 谁当死后者,别为破规程。...

泯泯顺为回,泙泙逆是来。 草微淹泽莽,沙涨积云堆。 不止灵威怒,当凭俗力推。 夏天江迭雪,晴日海奔雷。 近落痕犹浅,初平势渐开。 舟惊浮浩渺,石看打崔嵬。 鸟下愁滩没,人行畏岸颓。 鼓风连涵澹,值洑更旋回。 进退随蟾魄,虚盈合蚌胎。 何妨俾巨浸,为尔济川才。...

晋代衣冠梦一场,精蓝往是读书堂。 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

小隐蜀江边,重峦尽一川。 山形分断岸,水势尽平田。 嫩碧生栏浅,轻红落砌蔫。 短桥扶竹过,欹路把藤缘。 南巷纤埃隔,东郊远思延。 月庭潜润石,风渚自移船。 滴露蒲光冷,摇波柳翠鲜。 关心每来胜,幸尔必相然。...

春风南内百花时,道唱梁州急遍吹。 揭手便拈金碗舞,上皇惊笑悖拿儿。...

古城连废地,规画自初心。 眺出红亭址,裁成绿树林。 竹欹丛岸势,池满到檐阴。 暗草通溪远,闲花落院深。 上帘新燕入,抛叶小鱼沉。 晚影移樽惜,残芳秉烛寻。 风兰曳衣绣,露柳拂头簪。 属咏聊题极,垂竿旋屈针。 短桥多凭看,高堞几登临。 漫厕宾阶末,无因和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