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罗隐,(833-909)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罗隐的作品



东望陈留日欲曛,每因刀笔想夫君。 自从郭泰碑铭后,只见黄金不见文。...

累年无的信,每夜望边城。 袖掩千行泪,书封一尺金。...

去年今夜江南别,鸳鸯翅冷飞蓬爇。 今年今夜江北边,鲤鱼肠断音书绝。 男儿心事无了时,出门上马不自知。...

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长桥可避南山远,却恐难防是最灵。...

策蹇南游忆楚朝,阴风淅淅树萧萧。 不知无忌奸邪骨,又作何山野葛苗。...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帘卷残阳鸣鸟鹊,花飞何处好楼台。...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