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为而喜? 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去自去耳,吾何驶而追?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汝谓松死,吾无依焉,吾方舍阴而坐露。...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椭。端壮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独子亦颇。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尔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

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 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 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 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悭。 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浩歌清兴发,放意末礼删。 是时岁云暮,微雪洒袍斑。 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 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 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

金山楼观何耽耽,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兴尽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鹍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一生喙硬眼无人,坐此困穷今白首。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轻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尔来一见哀骀佗,便著臂韝躬井臼。 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转关》、《濩索》动有神,雷辊空堂战窗牖。 四弦一抹拥袂立,再拜十分为...

旧闻老蚌生明珠,未省老兔生於菟。 老兔自谓月中物,不骑快马骑蟾蜍。 蟾蜍爬沙不肯行,坐令青衫垂白须。 於菟骏猛不类渠,指挥黄熊驾黑貙。 丹砂紫麝不用涂,眼光百步走妖狐。 妖狐莫夸智有馀,不劳摇牙咀尔徒。...

城东坡陇何所似?风吹海涛低复起。城中病守无所为,走马来寻铁沟水。 铁沟水浅不容辀,恰似当年韩与侯。有鱼无鱼何足道,驾言聊复写我忧。 孤村野店亦何有,欲发狂言须斗酒。山头落日侧金盆,倒著接䍠搔白首。 忽忆从军年少时,轻裘细马百不知。臂弓腰箭南山下,追逐长杨射猎儿。 老去同君两憔悴,犯夜醉归人不避。明年...

昔葬衣冠今在否,近来消息不须疑。 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投绂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只风情。 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 不祷自安缘寿骨,深藏难没是诗名。 浅斟杯酒红生颊,细琢歌词稳称声。 蜗壳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 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 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东风屈指无多日,只恐先春鶗鴂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