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

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

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

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苏轼的作品



老人登山汗如濯,倒床困卧呼不觉。 觉来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 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含晖亭上望东溟,凌霄峰头挹南岳。 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长圆无晦朔。 冢上鸡鸣犹忆钦,山前凤舞远徵璞。 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 从来白足傲死生,不怕黄巾把刀...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忍饥待食明年麨。...

诗翁爱酒常如渴,瓶尽欲沽囊已竭。 灯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撚须吟喜雪。 诗成就我觅欢处,我穷正与君仿佛。 曷不走投陈孟公,有酒醉君仍饱德。 琼瑶欲尽天应惜,更遣清光续残月。 安得佳人擢素手,笑捧玉碗两奇绝。 艳歌一曲回阳春,坐使高堂生暖热。...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为君细说我未暇,试评其略差可听。 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 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 体轻虽复强浮沉,性滞偏工呕酸...

折脚铛边煨淡粥,曲枝桑下饮离杯。 书生不是南迁客,魑魅惊人须早回。...

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 披衣起周览,飞露洒我裳。 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彷徨。 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 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 车马无复见,纷纷操筏郎。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 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 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 今来牛口渚,见...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落日岸葛巾,晚风吹羽扇。 松间野步稳,竹外飞桥转。 神功凿横岭,岩石得巨片。 直渡千人沟,下有微流泫。 冈峦蔚回合,金碧烂明绚。 缅怀异姓王,负担此乡县。 长逢胯下辱,屡乞桑间饭。 谁谓山石顽,识此希世彦。 凛然英气逼,屹起犹耸战。 他年万骑归,父老恣欢宴。 锦绣被原野,金珠散贫贱。 窦融既入朝,吴...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橘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 齐驱大道中,并带銮镳驰。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 谓君朝发燕,秣楚日未攲。云何中道止,连蹇驴骡随。 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 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辎。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 调习困鞭棰,仅存骨与皮。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