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畴昔探云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别离,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峨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亡友梁九少府一生落拓不遇、不幸早夭的叙述,和对彼此生前深厚交谊的回忆,表达了对亡友极为沉痛哀悼的感情。是高适“悲”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就广为传唱。
这首诗大约写在开元二十二年以后。史载,高适性落拓不拘,早年曾长期过着浪游旷放的生活。四十馀岁,才作了个封丘县尉。遭逢不遇,自然百倍怜惜与他志向与命运都相类似的人物,更何况梁洽曾为处士,二人有一段绸缪的友谊呢!所以,当老友逝去多年以后,诗人睹物思人,仍不胜感慨: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开头两句,写诗人翻箧捡物,无意中发现了梁九以前寄给他的书信,回想起二人的交游情谊,遂忍不住眼泪涟涟。"泪"字紧紧扣着题面的那个"哭"字。称"君",既表现了诗人对梁九的敬重,又写出诗人好像面对着好友在倾诉衷肠的神态和亲切的口气。
“夜台今寂寞,疑是子云居。”阮瑀《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写的是荒凉古墓的黑暗幽邃。高适诗体现了这个意思,但他又把笔锋延伸一层,进一步联想梁九生前与身后同样寂寞的生活。"今"字,或作"犹"字。其兼容今昔的意思非常明显。结合末一句,其意更加明了。子云,是汉代扬雄的字。扬雄曾作《解嘲赋》,自道其志云:“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惟寂惟寞,守德之宅。”意思是说守道之人追求的是谦退静默,不求闻达,超然于物外,才能游于神庭,唯有甘于寂寞的人,方可保守其高尚的道德品质。高适的这句诗,一方面说梁九无论在世还是去后,都是寂寞自守的人,一方面又说他平生如扬子云一样,情操高尚。这里的"疑"字,与"今"字(或"犹"字)互为照应,使人自然把今与昔、梁九与扬雄放在一起加以联想。诗歌语言虽然质朴浅显,而内涵却很醇厚。
李白有《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云:“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那意思全建筑在凭空揣想的基础上,想象之妙,皆未离一个“酒”字,自然把纪叟与李白勾锁在一起。高适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则以"寂寞"二字作为穿连的引线,由现实的情状生发出往日的追想,构思立意亦同样巧妙。
梁九:别本在"梁九少府"下缀有"洽"字,当为梁九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