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杜甫·唐·诗

【其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其二】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旌州赏更新。

【其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其五】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释

题注:宝应二年,严武封郑国公,复节度剑南。

直为:一作「真为」。

丙穴:地名。大丙山之穴,在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与勉县接境。四川省城口县南、广元县北、雅安县南亦有丙穴。《文选·左思〈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李善注:「丙穴 在汉中沔阳县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丙,地名也。」

郫(Pí)筒:即郫县酒,以竹筒盛之。郫人截大竹二尺以上,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或朱或黑或不漆,用以盛酒。

菱刺:一作「橘刺」。

草色:一作「新月」。

岂藉:一作「肯藉」。

高千尺:一作「长千尺」。

欲付:一作「欲赴」。

衰颜:一作「衰容」。

城西生事:一作「生事城西」。

锦官:一作「锦馆」。

甘息机:一作「且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