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

陈子昂·唐·诗

【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其二】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译文

【其一】

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其二】

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评析

《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拾遺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西元六八四年)春。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注释

银烛:明亮的蜡烛。

绮筵:华丽的酒席。

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长河,指银河。

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青春:此指春天。

滴沥:形容滴水。

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徵求天下才士,东方曼卿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陈拾遺在光宅元年(西元六八四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