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

沈复,(1763-1825)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著有《浮生六记》。

工诗画、散文。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

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

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

此后情况不明。

沈复的作品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又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况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急人之难、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抚人之儿,指不胜屈,挥金如土,多为他人。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决绌。谚云:“处家人情,非钱不行。”先起小人之议,渐招同室之讥。“女子无才...

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惜乎轮蹄徵逐,处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聊以平生历历者记之。 余年十五时,吾...

斜日漾轻舟,寒烟绕渡头。 渔樵云水地,鸿雁荻芦洲。 潮落三江晚,风悲万木秋。 浮家吾未得,身世愧沙鸥。...

萧条景物记前朝,衰柳晴栏旧板桥。 最是梦回明月夜,秋风何处弄琼箫。...

蒲帆饱挂剪洪流,瞥眼金焦控上游。 树色远连京口暮,潮声遥落海门秋。 江天渺渺群飞雁,身世茫茫一叶舟。 回首蕲王征战处,荻花萧瑟满沙洲。...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