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

马一浮,(1883-1967)

马一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

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

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

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

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马一浮认为心、思想是一切文化学术之根本,“不知反求自心之义理,终无入头处”。

因此,他反复强调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

马一浮认为,把哲学分成本体论、认识论、经验论、方法论等,乃是从近代哲学开始的,而“中土先哲,本其体验所得以为说”,其学“内外本末只是一贯”。

可以说,在马一浮那里,全部文化或哲学问题,以及全部教育问题,都只集中在一点上,即“发明”和“反求自心之义理”。

他的文化观和哲学思想是彻底的唯心主义。

马一浮能够很好地融会程朱、陆王两派的思想、方法。

他认为,“义理之学最忌讲宗派立门户,……先儒临机施设,或有抑扬,皆是对治时人病痛,不可执药成病。

程朱陆王并皆见性,并为百世之师,不当取此舍彼。

但其教人之法亦有不同,此须善会,实下工夫。

他批评那些对朱陆异同争论不休的人说:这些人“不知源流,又不明古人机用,妄生同异,只是瞎汉赃诬古人,自己全不曾用力,安能知古人造诣邪?”其实,“程朱陆王岂有二道?见性是同,垂语稍别者,乃为人悉檀建化边事耳(按:“为人悉檀”乃佛教用语,意思是根据各人不同的根机和能力,而为之说各种法;“建化”指建立教化,也是临机施设,对症下药的意思)”。

他在融合程朱陆王的思想方法方面,诚如贺麟所指出的:“其格物穷理,解释经典,讲学立教,一本程朱,而其返本心性,祛习复性,则接近陆王之守约。

”。

马一浮的作品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华严家言:“心如工画师,能出一切象。”此谓心犹画也。古佛偈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此谓生亦画也。是故心生法生,文采彰矣;各正性命,变化见矣。智者观世间,如观画然。心有通蔽,画有胜劣。忧、喜、仁、暴,唯其所取。今天下交言艺术,思进乎美善。而杀机方炽,人怀怨害,何其与美善远也!月臂大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