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肃

王肃,(195-256)

王肃字子雍。

东海郡郯县 (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南) 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经学家,司徒王朗之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

王肃出身东海王氏,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

后升任散骑常侍,又兼秘书监及崇文观祭酒,屡次对时政提出建议。

后历任广平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职。

曹芳被废时,他以迎接曹髦继位。

又帮助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再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

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卫将军,谥号景侯。

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子。

宋真宗时追赠司空。

王肃师从大儒宋忠,曾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意加以综合。

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撰《孔子家语》等以宣扬道德价值,将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在魏晋时期被称作“王学”。

王肃不仅在经典的注释上与郑学针锋相对,并取得官方学术地位。

同时,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为他的思想确立理论根据,他借“圣人”孔子及其子孙之口,伪造《孔丛子》、《圣证论》。

这些言论虽然大多出自前人之书,看似抄录,却有不少改动,有许多他自己的话。

他用圣人的话来立论,是儒家经典地位尊崇形式下的一种手段;是借圣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

他在《孔子家语》及《孔丛子》中,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论述治国思想、方法,以及用人等重大问题。

而在尊崇孔子儒学的名义下,把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包含进去,成为新时代新思想的融合体,这也是王肃在学术上压倒郑玄,能够列于学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反映出经学向玄学过渡的时代思想特色。

王肃除了注释经典,伪造《孔丛子》之外,他在政治生涯中,还针对时事,频频向统治者建议,又表现出儒家入世的积极态度。

王肃的学术活动不仅使人们怀疑郑玄经学的权威性,更影响了王弼、何晏等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他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为维护传统的儒家学说,把道家的天道观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融合到儒家中来,反映出汉魏之际的儒学向道家学说靠拢,可以说是学术风气转变的先导。

《隋书·经籍志》著录王肃作品二十余种,一百九十余卷,皆佚。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其佚作有:《周易王氏注》、《礼记王氏注》、《尚书王氏注》各二卷,《周易王氏音》、《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问难》、《丧服经传王氏注》、《王氏丧服要记》、《春秋左传王氏注》、《论语王氏义说》、《孝经王氏解》、《圣证论》、《王子正论》各一卷,《毛诗王氏注》四卷,共计十五种二十一卷。

此外,还有《孔子家语》,其注本今传。

还有议论朝廷的典制、郊祀、宗庙、轻重等的作品共百馀篇。

在汉张霸所伪造的百两《尚书》亡佚后又伪造了今本《伪古文尚书》。

另《全三国文》也记载王肃曾为《书》、《诗》、《论语》、《三礼》、《左氏春秋传》作注解,还撰定其父王朗所作的《易传》,在官方都得到推行。

还有《圣证论》十二卷,《政论》十卷,文集五卷。

《全三国文》还收录有《格虎赋》、《请为大司马曹真临吊表》、《奉诏为瑞表》、《论秘书丞郎表》、《秘书不应属少府表》、《表》、《贺瑞应表》、《谏征蜀疏》、《陈政本疏》、《请山阳公称皇配谥疏》、《上疏请恤役平刑》、《祭议》、《又奏》、《议祀圆丘方泽宜宫县乐八佾舞》、《又议》、《郊庙乐舞议》、《告瑞祀天宜以地配议》、《祀社议》、《祀五郊六宗及厉殃议》、《已迁主讳议》、《诸王国相宜为国王服斩衰议》、《王侯在丧袭爵议》、《吊陈群母议》、《腊议》、《答尚书难》、《答刘氏弟子问》、《答尚书访》、《答武竺访》、《广平太守下教问张臻家》、《与广陵太守书》、《孔子家语解序》、《宗庙颂》、《贺正仪》、《纳徵辞》、《家诫》。

王肃的作品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今王...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従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従逆凶,惟影响...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明德惟馨,昊天子之。 眷祐我魏,薄言起之。 起之伊何,黎元时雍。 子之伊何,历数在躬。 于乎盛哉,神明是通。 湛湛甘露,济济醴泉。 或涌于地,或降于天。 天地交泰,品类蕃芜。 祥瑞嘉应,其集如雨。 屡获丰年,谷我士女。 祖考既飨,于欢乐胥。...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祗。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12